您的位置  整形潮流整形百科

我国科学家发现生物“老而不衰”的秘密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3-2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千百年来,人们不断探寻长生不老、永葆青春的奥秘。近日,我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揭示了生物体“老而不衰”的秘密。这项工作于27日凌晨在线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这一最新研究综合运用线虫和小鼠这两种模式动物以及人类大脑基因表达数据库,通过全基因组筛选发现新的抗衰老靶标基因,阐明了认知衰老的调控机制,为实现健康衰老提供了新的线索。


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蔡时青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江陆斌研究组合作完成。


“长生”不等于“不老”


尽管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在追求长生不老,但是现代意义上的有关衰老的科学研究起始时间并不太长。其关键起始点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期,科学家发现限制饮食可以延长小鼠和大鼠的寿命,说明衰老是一个可塑的过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衰老研究进入基因时代,基因和衰老现象之间建立起了因果关系。迄今为止,科学家已经发现了上百个长寿基因,人们对于寿命的调控机制有了一定的认识。


最近的一些研究结果表明,“延长寿命”和“延缓衰老”可由不同机制调控。相比在风烛残年中维持体弱多病的生命,人们更希望老年时期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实现老而不衰。因此,寻找有效途径来延缓衰老过程中的行为能力和认知功能退化,已成为抗衰老研究领域的重点和难点。


论文主要完成人蔡时青研究员告诉记者,从第一次发现寿命是由基因决定的,到如今已过去20多年,研究人员已经找到许多能够影响寿命的基因和遗传通路,但是最近几年人们开始发现寿命的延长并不意味着衰老时行为能力、健康状况的改善,对于衰老过程中行为退化的机制到底是什么,人们研究的还很少。


“因此,在衰老过程中行为退化的机制到底是什么,如何改善衰老后的行为能力和健康状态并最终减少老年性疾病的发病,都是我们想要研究的问题。”蔡时青说。


首次发现两个关键基因


蔡时青实验室早期的工作已经发现,线虫中催化多巴胺合成的一个酶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
热网推荐更多>>